2015年8月25日星期二

印度神人:七十多年不吃不喝


印度神人:七十多年不吃不喝
印度西部城市阿默达巴德(Ahmedabad),已经八十二岁高龄的普拉德•贾尼(Prahlad Jani) 自称从七岁离家开始就一直没有吃喝过。这位神奇的老人引起了科学界浓厚的研究兴趣。二〇一〇年四月,印度国防部发展研究组织(DRDO)为此安排了一个为期十五天的实验,在这段时间里,视频监控器二十四小时全天监视普拉德•贾尼的一举一动。监测结果显示,在实验的这两个星期里,贾尼的确水米未进;更神奇的是,他也从未有任何排泄大小便的情况。印度国防研究所生理学的负责人伊拉瓦扎哈根(Ilavazahagan)博士指出:「当一个正常人开始绝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新陈代谢的变化,但在贾尼身上我们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这也就意味着贾尼老人并非自实验开始才不吃不喝的,而是自此之前很久都未曾进食。
贾尼老人是一位印度教的瑜伽修士,他把他的能力归功于在八岁时受到女神Amba Mata的赐福,因此他可以通过冥想来收集自然的能量,无需吃喝。此外,观察者们还发现,老人在住院观察期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饥饿、脱水和困倦状态,相反,他的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医学专家们对此困惑不解:从科学角度而言,人类不吃东西最多可支撑五十至七十五天左右,但不喝水至多维持几天。虽然贾尼几乎一生不吃不喝的说法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位印度苦行僧在生理层面上拥有惊人的生存能力。
印度国防部发展研究组织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的临床身体扫描、血液测试以及心脑活动监测来收集更多数据数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弄清楚这一神秘现象。伊拉瓦扎哈根博士希望这一研究能够用于提高印度士兵的生存耐力,以及帮助那些遭遇自然灾害的受害者。
辟谷,世界主要的宗教流派,包括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和道教都将其作为一种修行的辅助方法。尽管各自有不同的理论基础,辟谷方法各异,但基本原则即一定时间长度内,仅喝水或加少量天然蔬果。如加以修行,可以让身体排出污浊,促进灵性增长。
【来源:菩提禅修(菩提法门)官网】

2015年8月18日星期二

疗愈心灵的乔布拉康乐中心


疗愈心灵的乔布拉康乐中心
医学博士狄巴克·乔布拉(Deepak Chopra, M.D.)被誉为当代最具原创力及最有深度的思想家之一,他以提倡身心灵调和的自我疗愈法而闻名于世。十八年前,他与神经学家戴维·西蒙(David Simon)共同成立了位于美国加州的「乔布拉康乐中心」(Chopra Center for Wellbeing),为大众提供瑜伽冥想和印度草医学(Ayurvedic medicine)等方面的健康咨询指导服务。
乔布拉博士在印度新德里出生和成长,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执教,成为新英格兰纪念医院(New England Memorial Hospital)总医师,他善于以科学的途径结合各领域的项目研究。早年的临床医学经验告诉他,仅仅依靠现代医学,很难彻底解决困扰人们情绪和心灵的问题。他主张通过古老的瑜伽冥想术,开启人的心智潜能,恢复心灵意志至上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身心自体的修缮之旅。他的不懈努力也逐渐开启了西方社会心灵愈疗医学的风潮。至今,乔布拉博士已有七十五部著作和一百多部影像数据出版,并被译为三十五种以上的文字畅销全球。
近期,乔布拉博士携手美国著名的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制作了「禅修大师三部曲」(Oprah & Deepak’s Meditation Master Trilogy),包括三片CD共六十六个音频及一本互动杂志;并在网上举办了一系列为期二十一天的网络禅修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参与者可以登录chopracentermeditation.com,免费注册,加入活动。
此外,乔布拉康乐中心还为有愿望、有经验的禅修者提供了许多禅修数据,包括一套二十四个免费禅修播客〔编注:Podcasting,是iPod和Broadcasting(广播)二字所合成的新字,也就是以iPod等多媒体播放器,透过RSS技术进行个人广播的方法。〕含舒缓压力、疗愈、感恩、自强等禅修音频和谈话。这些播客可以从iTunes(编注:苹果公司所推出的播放软件)下载到各种终端设备中随时随地使用。
【来源:菩提禅修(菩提法门)官网】

2015年8月11日星期二

国际企业精英崇尚禅修


国际企业精英崇尚禅修

在压力大,对创新要求高的新竞争环境中,许多高科技业的领导者能够持续领导自己的企业创新高的新秘诀之一,就是每天坚持禅修冥想。这种方法带给他们的收获非同凡响,包括降低压力水平,提升认知能力、创造力、生产力,甚至提升对他人同情的能力。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首席执行官杰夫•韦纳(Jeff Weiner),曾任雅虎执行副总裁,作为荣登「福布斯」(或译为富比士)富人榜的高科技企业家,韦纳表示,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是他每天在繁忙的日程表中安排时间冥想:清除头脑中的杂念,什么都不想也不做。在今年四月的博文(编注:发表于个人网志的文章)中,韦纳再次写到,随着公司规模逐日增长,需要与以往相比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前主席:里克•鲁宾(Rick Rubin),是一位时常练习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的人。有时候,他还与唱片公司创始人罗素•西蒙斯(Russell Simmons)共同练习。二O一一年,他们二人一起在纽约图书馆举行的一次书籍讨论会上发起了全组人员的冥想练习。
里克•鲁宾说:「我们越能与宇宙间一切星球脉动达到和谐一致,我们的艺术越可以从这种关系中受益,你越了解沉默。那是(生命中)平衡的发源地。」作为音乐制作人,他从很年轻时就受益于此了。
前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一直是一个创新家,他的影响力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他是高科技的领导者,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禅宗追随者。参加他的葬礼的软件营销部队公司的总裁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说:「回顾乔布斯的历史,他在早期的印度之行中发觉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他的直觉是他最伟大的财富。他需要从内到外看世界,他转达的讯息是向内心找自己和认知真我。」
二O一三年,「福布斯」将哈波(Harpo Productions, Inc.)制作公司总裁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名人。温弗瑞表示她每天两次静坐冥想,每次二十分钟。她还请冥想老师到公司来教那些想练习冥想的员工。在去年的爱荷华州的一次冥想练习后,她说:「我感觉比冥想前充满希望和知足感,并有更深度的喜悦感。大家都知道,日常的疯狂轰击把我们带向各个方向,但是生活中仍然有静止的部分。在那部分空间中,你可以创建你最好的作品和获得你最好的生活。」
借助禅的力量,在禅修中感受灵感与能量,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智慧的时尚,成为走向成功人生的一股强大助推力。
【来源:菩提禅修(菩提法门)官网】

2015年8月4日星期二

幸福的要素


幸福的要素
几乎所有人都能通过禅修的方法获得智慧和觉悟,成为幸福、智慧的人,这是禅修的理念所在。沙哈尔博士也引入了相同的理念,他说,《积极心理学》所要讲授的就是管理人性的方法,是告诉大家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快乐、自信、健康、成功的人生,是告诉大家如何变得更幸福。引领他开设这门课程的,就是他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帮助自己和他人,使个人、群体和社会变得更幸福?」
沙哈尔博士的课程名为《积极心理学》,但他说:「我不只是从积极心理学中吸取内容,我还融入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内容,这是一个综合的课程。我的指导性问题是:什么会对幸福有所贡献?」
结合西方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东方禅学思想的精髓,沙哈尔博士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承受力、平常心及利他行为是幸福的三大要素。
案例——成功的孩子们
心理学家研究了一些成功的孩子们,起初他们认为这些孩子一定很优秀,百里挑一或者千里挑一,因此是不可以模仿的。进一步的研究却发现,他们其实只是普通的孩子。为什么他们各方面都很普通,却能在某一方面达到极高的成就呢?研究的结果是:因为他们总是乐观地相信,事情会被圆满地解决。他们认为: 好吧,这次也许不会成功,它以后会成功的,我从刚发生的事情中学到了东西。」他们对生活有信心,认为它有意义,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有「意义感」,不管是个人成功方面的意义、行事方式的意义,或者是服务小区的意义,还有事情的目标意义。
除了信心以及「意义感」,他们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利他行为,就是帮助他人。帮助他人,其实是自利利他的行为。沙哈尔博士说,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的眼光集中在自己的长处上,而不是缺点,我们会问,我真正擅长的是什么?怎样才能用自己的长处帮到别人?然后,为此设立目标,面向未来,不但思考现在的事情,同时也在思考五年后或十年后的目标,乐观地走出下一步。
对于这些成功而乐观的孩子们来说,过去是提供学习的机会,而未来是成功的机会,让生活充满意义,帮助他人使一切变得美好。
幸福的要素之一:承受力
所谓承受力,就是能够接受事情的不如意、不顺利,具有抗压性,能从失败中看到乐观的前景。承受力是一个重要的特质,引领我们走向身心幸福的境地。案例中提到的孩子们,就具有典型的承受力,无论遭受多少挫折与失败,他们会赋予这些不如人意的事情意义:我从中学到了东西。
不仅仅是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承受力很重要,历代的禅修大师们,也都以此作为训练要素之一。在许多禅宗著名的公案之中,历代禅修大师们常常会想方设法为弟子们设立一些障碍,或者让他们干苦活杂活,或者假装打骂他们、羞辱他们,若弟子们坚定目标和信心,跨越过去,就能培养定力和承受力,就能成功地跨越个人自身的障碍,如虚荣、骄傲、脆弱、过于矫揉、恐惧、焦虑、急躁等等,而成为一个具有耐心、前瞻力、谦虚、乐观、坚定等美好质量的人,从而具备身心的从容,获得当下的幸福快乐和安定。
培养承受力,其中一个要素是设定一个目标并坚定地去达到目标。心理学研究发现,设定一个目标,诠释自己生活、工作或学习的意义所在,将会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成功。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动力去承受、忍耐一切的不如意。据说,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之前,一共失败了2358次,但是他说:“我并没有失败,与此相反,我成功地发现了2358种不适合做灯丝的物质。”正是对发明电灯泡的执着追求,使得爱迪生具有承受失败的能力,因为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在缩短着他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幸福的要素之二:平常心
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追求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或者要求自己每时每刻都做到成功。这种完美主义的追求,必然导致我们变得消极、焦虑和抑郁,走向幸福的反面。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追求忽视了世界的基本运行规律,即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尽善尽美。此外,即便此时成功,也不代表永远成功;一时的失败,也不代表永远的失败。所以完美主义者一旦遭遇失败,容易一蹶不振,前一刻刚因成功而喜悦,后一刻情绪又跌入谷底。
案例中的孩子们,属于具有平常心的人。平常心,就是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承认失败和成功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结果,所以不会因为成功而过分喜悦,也不会因为失败而过于沮丧。失败了,总结教训;成功了,设定更高的目标,这的的确确是幸福的要素。
禅修大师们在教育弟子的时候,也通常会教他们用平常心的视角,那就是: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不完美的完美」——万事万物可能都有所欠缺,然而从自然的规律来说,却是一种自身的完美。所以,顺应自然,尽力而为,心超然独立于物外——无论荣辱、成败,心绪都不会受到影响,不会大起大落,喜怒无常。
从禅修的视角来看,变化是这个世界的普遍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无常”。花开自有花落,有生自然有死,任何事物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预示了结束;任何人到达巅峰,若要走向另一个峰顶,就有一天会先下坡,才能再上坡。若不了解这种规律,追求永远不变的成功和快乐,就如同追逐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设定一个美好的目标,并且勤奋努力,抱持平常心,如同中国古话所说“尽人事而听天命”,这是我们获得幸福人生的一个要素。不顾一切地追求,只求成功而不接受失败或不完美,是呆板而不切实际的人生理念,这样的理念必然导致灰心丧气,走向幸福的反面。
幸福的要素之三:利他行为
很多人都以为,当今这一代人,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荣誉、威望、金钱,其实不然。沙哈尔博士指出,其实很多人渴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譬如研究发现,美国人平均每周有四个小时做志愿者的工作,做与自身利益无关的善事,具有奉献的美德。
事实上,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必须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置身于人群之中,去关怀和帮助他人。禅学思想认为,一切事物看似独立存在,其实皆相互依存,即使我们最微小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对全宇宙产生影响。而现代科学也已证明,万物相互之间的交互关系非常广泛深远。譬如,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指出,一只蝴蝶在热带地区扇动翅膀,理论上能在万里之遥的地方引起龙卷风,原因在于粒子的连续碰撞。又如“六度分隔理论”指出,我们都是关联和相互关联的,从妳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开始,全世界就会笑起来,因为每个人又会感染三个人,如此不断地传递下去,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整个世界都会感觉更加美好。
我们彼此依存,互相需要,若我们置身事外,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就无法获得快乐,更无法传递幸福。
所以,幸福的秘诀之三,就是自利利他,这也是禅修大师们的宗旨。当我们产生想要改变世界的念头,然后开始行动,改变自己,就开始了改变世界。从一个微笑开始,传递我们的祝福,这种祝福,必然地传递回来,作用在我们自己身上。
所以沙哈尔博士说:传播快乐的最佳方法,就是努力争取自己的快乐,最幸福、快乐的当下,就是自己和他人都幸福快乐。
【来源:菩提禅修(菩提法门)官网】